下午上班,大队安排的是政治学习。
参加政治学习的人员是队部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四个中队的正、副队长,二十几人集中在队部的学习室内,主持人是副大队长马鸣。
马鸣手中拿着一张《人民日报》,走到坐在前排的技术员陈伟平跟前指着上面的一篇文章说道:“小陈,你把这篇报道给大家念一下。”
陈伟平从马鸣手中接过报纸,高声念道:
“向阳生产队有一位六十九岁的刘奶奶,一个字都不认识。自从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’开展以来,她发扬不怕苦,不怕累的革命精神,背熟了‘老三篇’(《为人民服务》、《纪念白求恩》、《愚公移山》)在当地传为佳话。
在万恶的旧社会,刘奶奶因家里穷,上不起学,所以一字不识。
为了克服这一困难,学好‘老三篇’,刘奶奶叫孙女教,自己白天背,晚上背,夜里睡不着觉就更要背,忘了就叫孙女教。
孙女今年十岁,在上小学三年级,跟奶奶一块儿睡,每夜都要喊起来十几遍,闹得孙女睡不好觉。
在县里、公社组织的万人、千人讲用会上,刘奶奶登台带头讲学习‘老三篇’的体会。她还组织村里五、六个老太婆,排练了七、八个宣传节目,下到各村演出了三十多场,得到了当地村民们的好评。”
马鸣坐在主席台上,见陈伟平念完了那篇报道,对大家说道。“好了,今天的报纸就暂时学到这里。下面,请大家开始讨论。”
李剑生第一个发言道:“学习‘老三篇’,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,都是当前的一件头等大事。我们要天天读,月月读,并做到熟读,熟背,熟唱,还要活学活用,立竿见影。”
“李剑生同志的发言,真是说得太好了。”
马鸣挥动着手臂,兴奋地说道:“同志们,革命的战友们,现在,轰轰烈烈的‘文化大革命’已在全国开展起来了,形势一片大好,而且是越来越好。作为一名工人阶级,革命事业的接班人,我们一定要像刘奶奶那样,把‘老三篇’学深、学透,不断提高我们的政治觉悟。”
裘桂花见李剑生第一天来上班,就得到了领导的表扬,于是对这个英俊潇洒的新同事产生了好感,冲着他笑着点了点头,轻声鼓励道:“李技术员,你的发言不错。”
这时,坐在裘桂花身边的陈伟平,听裘桂花表扬了李剑生,心中变得不舒服起来,心想:“李剑生第一天来上班,就得了马鸣和裘桂花的表扬,我今天不把他压下去,以后可就要爬到我头上去了。”
陈伟平眼珠子一转,有了主意:“《为人民服务》、《纪念白求恩》、《愚公移山》这三篇文章,我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,现在当着裘桂花的面,为何不表现一下自己呢?”
想到这,陈伟平接着说道:“刚才,我听了报纸上说,刘奶奶学习‘老三篇’的先进事迹,非常感动。作为一名新中国的青年人,又处在这场轰轰烈烈的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’运动当中,因此,我一定要向刘奶奶学习,认真学习和背诵‘老三篇’。下面,我就背诵‘老三篇’中的《为人民服务》这篇文章给大家听。”
陈伟平看了裘桂花一眼,清了清嗓子,开始背诵道:“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、新四军,是革命的队伍。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,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。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……”
陈伟平一口气,将这篇一千来字的《为人民服务》背诵完毕。
“哗!……”学习室中,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。
“真不愧是大学时的高材生,名不虚传哪!”马鸣笑着说道:“还有哪位能把‘老三篇’中的另一篇文章《纪念白求恩》给大家背诵一遍。”
潘金枝听陈伟平背诵完了《为人民服务》,也不甘示弱地说道:“我来!”
“好!大家欢迎!”马鸣说着,带头鼓掌。
对于这个潘金枝,李剑生从第一眼见到她,就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了,暗中喜欢上她了,于是第一个跟着马鸣鼓掌:“啪啪!”
“哗!……”学习室中,紧接着又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。
潘金枝感激地看了李剑生一眼,开始背诵起《纪念白求恩》这篇文章来:“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,五十多岁了,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,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,不远万里,来到中国。去年春上到延安,后来到五台山工作,不幸以身殉职……”
在背诵的过程中,潘金枝虽然停顿了几次,但终究还是被她一口气,将这篇千吧字的《纪念白求恩》背诵了下来。
“好!”马鸣兴奋地站起身来,看着大家说道:“‘老三篇’中还有最后一篇文章《愚公移山》,谁能继续背出来?”
会场上静悄悄的,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。
李剑生心想:“《愚公移山》这篇文章,在‘老三篇’中属于字数最多的一篇文章,有一千五、六百字,要一字不漏地背下来,有一定的难度,自己要不要来试一试呢?”
正在李剑生犹豫不决的时候,马鸣继续说道:“我们这是在学习,万一有得地方背错了也不要紧的。”
“我来试试吧。”李剑生脸儿一红,轻声地说道:“如果在背诵的过程中,我有什么不对得地方,请大家批评指正。”
潘金枝心想:“刚才,李剑生为自己说了话,我也应该知恩图报呀!”
想到这,潘金枝嘴中大声说着“好!”手中带头鼓起了掌。
学习室里,又是掌声不断。
李剑生提起精神,大声背诵起《愚公移山》这篇文章来:
“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……”
大家静静地听着李剑生一字一句地背诵着,听他吐字清楚,背诵流利,把人们的思想都带进去了。
开始,是潘金枝跟着李剑生背诵,慢慢的,裘桂花加入了进来,接着是马鸣、陈伟平……
最后,参加学习的全体同志们齐声背诵起来,整个学习室里,立刻响起了一片朗朗的读书声……
李剑生到建筑六大队上班的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。